产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总店动态> 产业资讯

教材营销的启示

以中版教材公司为例

2015年11月18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执行总主编 姚劲华 分享到:

借集团营销大会的机会,总结教材公司营销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加强和改善自身的营销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或启示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教材公司是集团范围内一个典型的营销公司;第二,公司运营六年多,目前员工总数110多人(包括子公司),2014年销售码洋7.5亿元,销售收入4.26亿元,利润1.2亿元。教材公司如此快速成长的秘密是什么?四个字:市场营销。

下面,基于教材公司的实践,谈六点关于营销的感悟或启示:

第一,组建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

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全国有80多家出版社开发国标教材。后来的事实表明,真正能把教材市场做起来、实现初衷的出版社为数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出版社教材营销理念滞后甚至缺失,没有有效地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经营策略失当,半推半就中,很大程度上依赖民营公司,把教材市场的命运交给别人来主宰。把营销理念落到实处,建立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是教材公司快速成长的组织保证,营销队伍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制定完善营销管理制度体系

有一支营销团队固然重要,有一套营销管理制度体系甚至更加重要,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薪酬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一些出版社教材市场没有做好,往往归咎于缺少机制、缺少灵活性。体制不能变,但作为微观管理层面的内部管理机制,一个单位为什么没有权力建立和改良?有的单位,对营销制定了很好的薪酬绩效激励约束机制,但是一到兑现承诺,就找各种理由进行搪塞或变通。人性不可回避,趋利避害是本能;人心不可欺骗,诚实信用是准则。

教材公司制定了薪酬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兑现了承诺。少数营销人员每年年终奖金百万元以上,几十万元奖金大有人在。制定完善营销管理制度体系,是教材公司快速健康成长的制度保证。

第三,投入必要的管控市场营销资金

如果把市场营销比作一场战争,那么资金投入就是枪炮弹药。有资金投入不一定行,没有资金投入万万不行。由于营销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管理者虽然对营销工作很重视,但是,面临具体营销投入决策时,往往茫然困惑,优柔寡断。资金投入的决策,考验管理者的决策远见和决策胆识。如果营销工作经过分析论证是必需的,就要有合理规模资金投入的定力和决心。如果怕承担风险,过于谨小慎微,是成就不了事情的。营销资金抓紧了就可能死,

一放松就可能失控。营销资金投入的决策是痛苦的,对营销费用的管控更是一个痛苦的博弈过程。集体决策,是制约随意性、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这一点,在樊总的领导下,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教材公司在起步阶段,全年各项营销资金投入不足500万元,现在每年营销资金投入约1500万元。没有这样规模资金投入的保障,教材公司是难于建立和维护全国性的营销网络的。

第四,营销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传统观念认为:编辑应该学历高、素质好,编书比卖书更重要;编辑做不了,可以去做发行。而现代营销理念认为,卖书比编书难,营销更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营销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求从业者具备上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个人亲和力、文明礼仪、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知识涵养、专业技能、敏锐的市场嗅觉、信息采集加工能力、心理抗压能力、谈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口才不好,不适合做营销;知识涵养不深厚、专业技能不扎实,不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意志品质不坚强,承受不了营销工作过程的苦难历练;缺乏市场嗅觉,把握不了市场的机遇;没有编辑策划能力,难于把营销做到最好。

第五,树立全程市场营销观

营销应贯穿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不断修正完善产品,并制定调整销售策略。营销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营销不能简单地推广既有产品,更应积极地调查研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引领产品开发。图书的生产,应借助机制约束方式来改变闭门造车的习惯,树立全程市场营销观。

目前,出版社的编辑与销售营销人员的比例,似乎倒置过来才更加合理。出版企业,如果不重视并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产品全程营销工作,面对正急剧变化的市场行情,必将遭遇发展的危机,甚至有破产的风险。

第六,市场营销是一门学问

市场营销,特别是教材营销,要把握国家的宏观政治经济社会的现状和趋势,判断行业的大势,研究相关政策和法规,分析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及时制定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市场布局、资源配置、风险控制、资金投入规模和时机、营销人员的选拔与管理、业绩的评价标准,等等。营销管理经常会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决策高效灵活。营销管理的可塑性大、自由裁量的空间大,对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等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营销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管理者如果不能始终保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自律与警醒,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从方法论上来思考总结营销管理,归纳起来一句话:善于创造性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先进者学习,向民营企业学习。如果能把国企的优势发挥好,把民企管理的优势也学到手,同时把国企和民企的通病克服掉,这样两个优势发挥好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一定会取得超出我们预想的好效果。两个优势结合的关键是最高管理者要有“一心为公”的忠诚度和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