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人才中心> 员工天地

认真学习 积极思考 学有所成 学有所能--中国出版集团第二届编辑大会培训总结

2016年05月26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郭晶晶 分享到:

2016年4月27日~29日,我参加了中国出版集团举办的第二届编辑大会。大会邀请了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亚明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集团副总裁刘伯根主持,集团党组书记王涛致辞。王涛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编辑大会恰逢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不仅是一场业务的交流会,也是一线编辑的年度工作会,还是集团夯实主营业务、推动内容创新的重要举措。

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浙江少儿出版社副社长孙建江、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为大家作报告,报告题目分别是《出版工作专题报告》《战略思维和内容创新》《出版产业链中的儿童文学》《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发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文化发现与编辑视野》。

李岩副总在报告中为大家全面描述了中版集团出版事业的宏阔图景,从十二五时期的成效到十三五时期的的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要求、目标体系、重点工作及其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解读,并对出版导向(责任)问题、巩固优势板块(利用“人民文学”等金字招牌)、拓展劣势版块、建立目标体系(出版指标、垄断地位、图书品种和社会效益占比)、优化资源(资源重组与合作)和机制创新改革(调整人员构成、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

虽然我们不是从事图书出版的,但是这几个问题与我们的业务发展也紧密相连。出版导向问题是所有出版人都要格外重视的,《图书馆报》虽然是一个小众的行业报,但是在新闻宣传中也要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防堵报道差错,切实维护我们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他几个问题则促发我对自身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图书馆报》现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不知是我们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吸引人?还是我们的推广工作做得不到位?抑或是我们的目标不够明确?或者是大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的冲击,等等。但是我想,任何时候,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不管是快阅读,还是细品慢读,图书出版领域的“内容为王,营销制胜”这句话对《图书馆报》这样的行业报来说还是很中肯的,纸媒也像纸质图书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做的应该就是发现并放大这个优势吧。而且,不管是哪种新媒体,也都是内容的载体,传播的还是内容。

我们每周、每天都在做报纸,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比如说2016年我们在内容方面有什么规划,报纸订阅量努力增加多少,微信公号怎么维护、推广,等等。虽然多推出一份报纸、多一个订阅并没有多少收益,但覆盖面是我们进行大营销的一个基础。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出版社那样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了解报纸自身的市场状况,评价自己的优劣势,然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努力方向的目标?如果我们有具体的部门计划,希望能让大家仔细传阅。这些都是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不管怎样,希望我们的报纸能慢慢走出亏损的境地。

中信董事长王斌为大家作的报告是《战略思维和内容创新》。他讲到:“出版要为监管负责,而不是为读者负责。”我不太认同他的观点,难道为监管负责,就不能为读者负责了吗?他的说法过于商业化。不过,他提出的公司发展的“三个力量”——人才、资本、互联网——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讲到,资本决定了我们能干什么,互联网决定了我们能说什么,但最值钱的是人,最便宜的是钱。这句话很直白,但直指核心。我很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希望我们大家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成长为“人才”。

其他几位专家都是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大家作的报告,从中我对中国儿童文学、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余秋雨老师的报告让我看到了一个文化学者的职业坚守,他在报告中提到,“在灾难的情况下,有书,有图书馆,就可以创造奇迹。”《图书馆报》作为我国图书馆的行业报,始终围绕着图书与阅读这个主题,相信,我们也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