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人才中心> 员工天地

总店心衰 永系我心

2016年02月19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吴道乾 分享到:

新华书店是我家,我是忠诚的新华人。自 1952 年 1 月参加华北总分店,到 1995 年 3 月从总店退休,在书店整整工作了 43 个年头。亲身经历过华北总分店、北京发行所、储运公司及总店每个时期的发展、壮大和变化过程,深深地为投身于伟大的图书发行事业而感到无比的荣耀、自豪!

总 店 从 1950 年 12 月 成 立 到 1987年上半年,其体制、机构以及所担负的任务,有多次变迁,与在京直属单位合合分分、事业企业互变,居无定所,走过艰难曲折的路程。从 1987 年 7 月与北京发行所、储运公司合并后,才迎来了兴盛发展的新时期,取得图书发行历史上骄人的成绩。以 1993 为例,当时在职职工 1100 多人、发行图书 2 亿 7 千万册、码洋 11.6 亿元、包件 279 万件,利润 3000 多万元。

当时的工作场地(不含宿舍区)主要有三大块,即南厂、北厂和广外马连道库区。下面分别予以介绍。南厂即北礼士路 135 号院。在五十年代初期,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从东大门往西,沿马路两边直到食堂以东九号库以南,全是无主坟地(即乱坟岗子)。残树野蒿,杂草丛生、脏乱荒凉。其余部分是居民住户和菜地。住户有五六家,村名叫“福禄居”,我店职工王美茹就是住户之一,地址在十号库和一号库附近;菜地比较分散,除住户周边有少量菜地外,在食堂以西,有一块较大的菜田,上面还有一口水井,并用水车取水浇田。当时整个北礼士路全是土路,风一吹尘土飞扬,一下雨,满街泥泞,条件很差。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艰苦奋斗,先后盖起了11栋库房, 其中有五栋楼房,另有一栋办公楼,很好地完成着图书发行工作。

北厂即北礼士路 54 号院。解放初期是一片简易的纸张仓库,有五六个百米以上的库房,分列在大院的北边、东边和南面,占地 15 亩合一万平米。院子的中间有一个较大的混凝土砌成的水池,宽约三四米,长约八九米,深一米多,是防火用的主要水源。每个库房都十分简陋,墙由红砖砌成,屋顶全用薄铝合金铁皮加沥青组合而成。冬冷夏热,条件极差。特别是夏天太阳曝晒后,库内闷热如蒸笼一般,屋顶的沥青有的融化后, 顺着屋檐往下滴, 稍不注意,弄在身上很难清除。我曾在库房北檐下坐着乘凉,结果屁股底下的沥青化了,粘在我的裤子上,用汽油搓洗都不易除掉。尽管如此,但同志们都忘我地工作,充满朝气。随着发行事业的不断发展,北厂得到进一步开发,在 80年代初又盖起了 5500 平米的九层办公大楼,并安装了从日本引进的中大型计算机运用于图书批发、储运、制单、结算等业务,使图书发行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最后再简单地介绍一下广外马连道库区。随着图书发行事业的不断扩大发展,图书仓储、发运业务逐年增加,储运公司所拥有的南厂的 11 个库房已不适应发行事业的需要。经国务院、文化部及北京市政府的批准,1984 年 6 月在广安门外征用马连道魏墙村的菜地 62亩,给该村的 263 名社员转为非农业户口,其中储运公司安置了 88 名。从1986 年 12 月开始兴建库区到 2000 年3 月为止,前后分三期总计建筑面积达6 万平米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全部落成,为集中办理发行业务的包装、发运、仓储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总店进入最辉煌时期,曾多次被评为全国 500 强文化企业之一。让我们每个新华人倍感荣耀。

尽管目前总店遇到一些困难,发展迟缓,但事在人为。在我们新华人面前,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总店的兴衰永远与我们新华人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在茅院生总经理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共同奋斗,为总店再创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下面吟歌一曲,以表心怀。

沁园春·书店工作 43 年咏怀

新华书店,主席题字,业绩宏伟。忆峥嵘岁月,如痴似醉。以店为家,终身追随。南厂建库,北厂筑楼,广外再造储运部(注一) 。耄耋年,再回首既往,倍感心慰。总店再兴靠谁?全期盼领导有作为。值萎靡之际,茅总莅位。改革创新,竞聘上岗,潜力发挥,利润增倍(注二) ,总店有望再腾飞。朝前看,我新华事业,永放光辉。

注一:南厂指北礼士路 135 号院,北厂指北礼 54 号院,广外指马连道库区。

注二:“利润增倍”指总店 2014 年完成集团下达的利润指标,增长 95%,几乎一倍。因此,在职员工年均收入增长 21.96%;离职人员普增 1700 元福利费。享受到总店发展红利,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