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专栏

无止境”与“新常态”

— 论改革、创新、发展(二)

2015年03月25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茅院生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联想、海尔、华为用实践证明,创新就是他们成功的基因。联想从1984年一家启动资金20万、员工规模11人的小型企业,用了21年时间成长为世界计算机生产数量第二,2013年则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行业第一。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杨元庆将创新列为企业制胜要素,经过近30年的构建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创新体系和机制。联想2010年连续两次入选由《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五十强创新公司”榜单;联想的创新产品在201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获得了50项创新大奖,联想还被Mobilegeeks评为“CES年度最具创新企业”。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DNA的联想,如今更强调,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海尔集团则用了20年的时间,从青岛走向世界,2004年即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000亿元。2014年海尔品牌全球零售量份额为10.2%,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创新是海尔的企业文化基因。海尔的创新力体现在平台化企业搭建和管理模式创新上,从制造产品转型为制造创客,聚合了海量创客及创业小微,他们在开放的平台上利用海尔的生态圈资源实现创新成长。海尔通过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在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管理模式上的颠覆式创新及其成果格外突出,2014年海尔集团申请专利13556项。

华为公司也用了21年的时间,通过自主创新,造就了自有品牌出口的奇迹,从一家初始资本只有21000人民币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全球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世界500强公司。华为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创新,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超过45%的员工从事创新、研究与开发。在海外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在170多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中担任核心职位,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联想、海尔、华为的二十年成长史,让我们对总店的未来二十年充满期待。

创新更是国际一流文化企业共有的优秀基因。贝塔斯曼在管理模式上开创了分权管理与合作制胜的管理体系,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和全面的企业信息,让员工参与决策。贝塔斯曼还大胆尝试“利润分享”制度,把公司盈利分配给员工,员工再将这笔钱投入公司追求双赢。这种模式后来被归纳为“贝塔斯曼原则和企业结构”,它被精炼地概括为:分权经营、责任授予、伙伴型领导和公司的社会责任。在经营模式上,贝塔斯曼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图书俱乐部”概念,并将其发展成为用户超过800万的图书销售渠道。

对亟待转型的总店来说,我们既需要自主创新,也需要在学习、模仿中创新;既需要主营业务的创新,也需要增长方式的创新;既需要产品结构的创新,也需要整个产业模式的创新;既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也需要经营理念的创新;既需要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也需要人才使用机制的创新……文化总是得风气之先,文化产业是最能创新、最应创新、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总店的发展过程一定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必须成为总店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必须成为总店发展壮大的内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