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店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总店动态> 总店新闻

中宣部出版局初研:记录伟大时代 书写壮丽篇章——新中国70年出版业发展成就与经验

2019年09月29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记录伟大时代 书写壮丽篇章

——新中国70年出版业发展成就与经验

中宣部出版局初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出版业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步,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发展之路,正阔步向出版强国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呈现向上向好的崭新局面,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一、光辉成就

70年来,我国出版业从除旧布新、艰辛探索到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出版体系,产品极大丰富,实力大幅提升,行业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提供精神指引,凝聚奋进力量。70年来,出版战线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学习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记录推动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和宣传普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把真理写进人民心坎里,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读的“案头书”。“理论热点面对面”成系列出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播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里,以“三红一创”“保青山林”等为代表的优秀文学作品,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现实主义,激发了中华儿女摆脱国家贫困落后面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平凡的世界》《哥德巴赫猜想》等优秀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人们冲破“文革”思想禁锢和精神枷锁,树立改革意识和拼搏精神,引起全社会反响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习近平在正定》《砥砺奋进的五年——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抗日战争》《苦难辉煌》《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账本里的中国》《战国红》《海边春秋》《经山海》等优秀作品奏响新时代强音,引发全社会主题阅读热潮。新思想的光芒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信心满怀迈上新征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凝聚起追梦圆梦的奋进力量。

(二)产品极大丰富,满足阅读需求。70年来,出版业生产供给能力极大提升,实现了从“书荒”到“书海”的跨越,呈现出繁花锦簇、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1994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7年出版图书品种先后跨上10万、20万、30万、40万、50万台阶。2018年,全国出版图书51.9万种,总印数82.9亿册,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分别增长63.8倍、77.9倍;全国出版期刊10139种,总印数22.92亿册,与1949年相比,分别增长38.5倍、113.6倍;人均拥有图书、期刊册数分别是1949年的30.6倍、44.5倍。从“买书难”到“选书难”,反映的不仅仅是出版量的增长,更是优质精神食粮的极大丰富。形成了完整的出版门类,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子类更加丰富,出版品种、题材专业化、细分化特征明显,彰显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教科书、辞书工具书、古籍整理、少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出版硕果累累,在文化积累、精神培育、服务群众方面成效显著。文学创作出版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历史、现实、科幻等题材领域活跃,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充分发展。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王蒙的《青春万岁》、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贾平凹的《秦腔》、陈忠实的《白鹿原》、铁凝的《笨花》、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阿耐的《大江东去》、刘慈欣的《三体》、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陈彦的《主角》、梁晓声的《人世间》,温润人心,催人奋进。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辞海》、《中国美术全集》等体现文化积累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相继推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持续改革创新,壮大产业实力。70年来,出版产业在改革创新中奋进,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出版业除旧布新,统一各地新华书店,对出版、发行、印刷进行专业化分工,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出版体系初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版社纳入国有经济,实行事业管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提出对编辑、印刷、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出版社逐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模式,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引进竞争机制,改变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的状况,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释放。1992年,沐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春风,出版业市场化、集团化发展加速推进,出版单位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竞争意识。2002年到2012年,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指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背景下,出版业进入转型发展快车道,一批出版集团、出版单位通过股份制改造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迅速成长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出版业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为新时代出版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70年来,出版业实力、活力、竞争力大大增强,目前全国528家出版社、637家电子音像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在境内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达38家,全国组建出版传媒集团126家,有21家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2018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20.9%,拥有资产总额23414.2亿元,出版业成为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四)推进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业态。70年来,出版发展升级始终与科学技术进步相伴相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出版、印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短时期内改变了出版技术落后的状况,印刷能力、印刷质量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出版业加大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1985年,王选教授领衔的团队研制出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和中华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987年首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问世,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199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CD、VCD、DVD等数字化出版形态层出不穷,音乐、电影、电视剧、语言学习等音像、电子出版物进入千家万户,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出版业从传统出版逐渐扩展到网络动漫、游戏、音乐、数据库等,进入“数与网”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广泛应用,一批数字阅读平台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推动听书、电子书、知识付费、在线课程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主题、大众、专业、教育、少儿类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满足了读者利用碎片化时间随身、随地、随时的阅读需求,为读者带来了“一屏万卷”沉浸式的阅读体验。2018年,全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达到8330.78亿元,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70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小进小出”到“大进大出”的历程。改革开放前,国家组织进出口出版物,规模不大,发行量也很小,品种较为单一,出口的主要是政治理论书刊,也有一些文学名著和少儿作品,同时,主要从前苏联、东欧进口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类书刊,服务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后,出版业与外方合作出版、参加国际书展日益频繁,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印刷发行领域扩大开放。2003年至2012年,出版业重点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重点项目,2009年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首次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有力提升了我国出版业国际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出版“走出去”形成产品、技术、资本、IP、作家、机构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和骨干出版单位“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富有成效,设置议题和掌握话语权的能力大大提升,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与底气。2018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1479万册(份、盒、张)、金额5935万美元,比开始有完整统计数据的1997年,分别增长了196%、382%。版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出版物版权输出12778种,引进16829种,版权引进输出比缩小到1:1.3。“丝路书香”等工程资助5500多种优秀图书翻译出版。一批体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优秀图书进入国际主流文化市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以来,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空前热议,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现象级”著作,第一卷已翻译出版28个语种、33个版本,第二卷已翻译出版10个语种、12个版本,全球发行突破2500万册。《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讲故事》等作品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安徒生奖。出版对外贸易和交流合作水平的提升,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认同,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二、经验与启示

历史沧桑巨变,时代风云激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业与国家共同经历风雨、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道路。今天,出版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70年奋斗实践中提炼出发展与变革的内在规律,可以汲取新时代继续前行的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出版是重要的文化产业,也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70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对出版工作方向导向的领导,提出一系列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促进繁荣发展,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整体实力、活力与竞争力。历史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出版业的最大优势,偏离、削弱党的领导,出版业必然会遇到挫折甚至出现停滞、倒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出版业才能行稳致远,不断发展壮大。

(二)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的壮丽征程上,出版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传播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奏响时代强音,推出一大批符合时代特点、适应时代需求,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为动员和激励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思想支撑和精神力量。历史启示我们,出版业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必须始终坚持出版为人民的初心使命。70年来,广大出版工作者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使命,将笔触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人民,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化人育人,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增强出版内容吸引力感染力,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历史启示我们,人民是出版繁荣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最大动力,出版业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出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70年来,出版战线始终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出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出版业的每一次变革升级,都得益于解放思想,把党和国家的要求、广大读者的需要、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出版业实际相结合,适应新形势,认识新情况,打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历史启示我们,出版业改革发展永无止尽,思想解放永无止尽,要始终把握新规律,满足新要求,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着力破解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五)必须始终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党和国家强调出版于中国进步有益、对读者真正滋养精神的图书,到改革开放初《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强调出版单位要首先注意出版物的社会效果,同时注意经济效果,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供给人民,再到党的十九大后《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内容导向和质量管理,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历史启示我们,出版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出版规律与经济规律、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断推出既叫好又畅销、既丰富又有营养的优秀出版物,以更多精品奉献人民,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努力方向

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出版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推动出版业持续繁荣健康发展,加快出版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开创新时代出版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我国的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决定我国出版业的性质本色、道路方向、前途命运。只有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保持清醒认识,只有坚定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出版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落实光荣任务,出版业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文化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出版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大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彰显思想力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得更广、更深、更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大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出版工作、《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考察读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精品意识,注重社会效益,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建设书香社会,努力为人民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滋养,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起来。最根本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出版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出版方针贯穿到出版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权落到实处。加强出版单位党的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出版从业人员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

(二)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业也处于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的关键期。目前,出版业品种规模“大”和“全”有了,但在“高精尖”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出版业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数量缺质量问题,更加重视内容建设,在提高原创能力、提升思想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以打造传世精品和扛鼎之作的匠心推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未来几年,我们将陆续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出版业要全面把握历史交汇期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加强谋篇布局,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在国内有强大引领力、在国际有广泛影响力、综合实力雄厚的出版传媒旗舰,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着力打造融合度高、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全媒体出版骨干企业,让出版业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文化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推动出版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话语权、影响力。

(三)大力推进出版领域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出版业在改革中获得新生和发展,也必将在深化改革中强起来,获得更大发展。新时代出版业要继续高扬改革旗帜,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出版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道路、制度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出版业改革创新推向深入。着力破除一切阻碍出版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战线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出版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以思想的新解放、理论的新突破,推动出版的新实践,确保出版业与时代始终同向同步、焕发持久生机活力。牢牢把握出版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无论怎么改,方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不忘改革初心,一切改革都应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出版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四)着力完善扶持出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版单位是重要的精神文化生产部门,不同于一般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和法治保障,是近年来出版业逐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条重要经验。要推动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进一步健全文化经济政策体系,增强针对性,拓展覆盖面。加大政策创新和执行力度,研究完善支持出版行业的土地、财政、金融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落实扶持出版单位融合发展、出版走出去、印刷业转型升级、实体书店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强化精品生产扶持,充分发挥行业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国家出版基金及相关专项资金的作用,完善投入引导机制。深化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健全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业绩考核、激励评价、薪酬分配等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建立健全出版法律法规,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出版法规体系,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为出版业繁荣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五)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重任的出版人才队伍。新时代的出版业强起来首先需要人才队伍强起来,建设出版强国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兴业、人才强业意识。要在全战线持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引导广大出版从业人员在新时代传承韬奋精神,永葆文化情怀,坚守初心使命,努力锻造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出版人才。坚持政治家办社、办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马克思主义出版家为标准,加强出版部门、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出版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要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出版又善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一批既熟悉传统出版又掌握现代技术的数字出版领军人才,一大批业务精湛、专业精深的名策划、名编辑、名技工、名销售员。在出版界大力弘扬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清风正气,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完善激励措施,对那些长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业绩突出的编辑、印刷、发行工作者,要事业上给舞台,工作上给支持,生活上待遇上给予关爱。

出版业70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新中国70年历史变迁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彰显了伟大成就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优势。展望未来,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思想指引方向,新使命催人奋进。出版战线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守正创新,推动出版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早日把我国建成出版强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出版篇章。